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文献精粹
  • [AHA2009]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依赖于次级淋巴器官中T细胞...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了无CCR7在富含胆固醇饮食的动物的T细胞分布中的影响。在体外,我们分析了oxLDL是否诱导了携带特异性T细胞受体亚单位的T细胞的膨胀和这种T细胞受体是否能够在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的动物中发现。最后我们研究当体内已激活的T细胞转移至无CCR7并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的老鼠时动脉粥样硬化是否能够重建。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8428人浏览 发布于:2009-11-15

  •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危险性的性别差异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存在很大差异。女性是否可作为卒中风险的预测因素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华法林在两性中能否同等的预防卒中更不明确。一项纳入780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OAT)的房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评估女性是否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评估房颤患者OAT的抗凝效果是否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8916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低分子量肝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的...

    一项III期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栓塞(PTE)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2.0%,专家分析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纳入了低出血风险患者。其他研究发现UFH治疗DVT或PTE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 %。有研究回顾性分析连续的已确诊的DVT或PTE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患者应用LMWH治疗至少2天(平均年龄58.5岁),评估在常规临床实践中,LMWH 治疗DVT或PTE主要出血事件的真正发生率。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7221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肺栓塞患者起始抗凝治疗特点

    根据目前指南,肺栓塞(PTE)患者起始应当在医院治疗,然而很多PTE患者经常是在给予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口服抗凝药(OAT)桥接治疗后早早出院。而有些患者则住院治疗直至INR达标,有研究对上述两类患者是否有一致的治疗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进行评估。该研究回顾性分析94例门诊连续诊断为PTE的患者,对直至INR达标的住院患者和在INR达标前出院患者口服抗凝药的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6664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糖尿病与静脉血栓栓塞危险

    目的: 旨在判断糖尿病是否是VTE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1979-2005年国家出院调查的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运用临床鉴别代码识别疾病。 结果:1979-2005年间,出院的 92 240 000 例糖尿病患者中,1 267 000 (1.4%) 患有 VTE。比50~59岁年轻的患者VTE的相对危险增高,其中20~29岁患者VTE相对危险最高(相对危险度=1.73)。无合并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A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间VTE相对危险基本相当,并且具有年龄依赖性。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以及无任何并存疾病的患者相比较,在无肥胖、卒中、心衰及癌症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中,20~2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52,30~3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19。老年患者中,糖尿病伴随VTE的危险未见显著增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7722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抗凝与出血:NCIC临床试验工作组肺癌试验汇总分析

    癌症以及癌症的治疗是VTE的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基于大量人群的对照研究提示,癌症患者VTE危险增高7倍,而且肺癌患者尤其为甚。这类患者中,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产生不少问题,与未发生肿瘤的患者相比较,肿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期间VTE复发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相对于华法林口服降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更为安全。本研究通过对NCIC临床试验工作组开展的3项肺癌研究进行回归性分析,探讨出血发生率与接受的抗凝治疗是否相关。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4802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深静脉栓塞的预防:2项...

    尽管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发生VTE的危险性呈增加趋势,但在DVT预防治疗评估研究中,该类人群所占比例偏低。本文旨在研究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低分子量肝素延长预防治疗能否降低DVT的发生率。 2001- 2003年间,在法国50家医院中开展了2项横断面的研究。研究涉及1603例接受评估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其中866例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23天,四分位数间距13~42天),737例未接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6958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药理抵抗状态随时间改变

    氯吡格雷抵抗(PRC)的研究经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 30天内进行,而且PRC和缺血性事件的危险性相关。该试验研究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PRC的演变并评估对氯吡格雷无反应者(NRC)给予150 mg/d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PCI治疗至少30天前,开始对62例(男性50例,女性12例,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患者的PRC进行前瞻性测定和评估。PRC定义为ADP (20 μM)触发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受抑制<30%。采用聚焦阻抗法进行PRC测定,出现PRC的患者2个月后进行第2次检测,如果仍存在PRC,氯吡格雷的维持剂量倍增至150 mg/d,并以2个月为间隔,再做2次检测。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8507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替耐普酶溶栓治疗后,血浆激肽释放酶-...

    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PKKS)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近期发现低水平PKKS抑制复合物与冠心病(CHD)和卒中危险性直接相关。该研究目的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溶栓治疗是否可导致PKKS的激活。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7155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磺达肝癸钠与依诺肝素的比...

    在OASIS-5研究中,对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患者,磺达肝癸钠降低9天时患者的死亡、心肌梗死(MI)以及顽固性缺血并不劣于依诺肝素,但大出血风险降低了50%。出血风险的降低伴随着长期死亡率的下降,且30天与6个月的联合终点也得到改善。目前对患者入院时的危险因素未见系统评估,确切的危险分层依赖于成熟的确切有效的多变量模型。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7915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