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扫描测定的心肌灌注储备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背景: 冠心病是弥漫性疾病,不仅影响大的心外膜冠状动脉,也影响较小的阻力血管。这些较小血管的功能是心肌灌注储备(MPR)的主要决定因素。MPR仅次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肥厚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
目的:评价冠心病(CAD)患者MPR的预后价值。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4387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多层螺旋CT(MD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再灌注急性心...
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入选19例急性心肌梗死已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每位患者在注射1.5 ml/kg碘化对比剂5分钟和10分钟后接受MDCT检查,在注射0.2mmol/kg钆螯合物5分钟和10分钟后接受增强CMR检查。我们定性和定量地评价图像质量,以及MDCT和CMR测定的梗死范围。两两配对的Student’s t检验用于比较连续变量值。连续变量的相关性用Pearson’s相关系数测定。图像质量用加权kappa检验和两两配对的Student’s t检验比较。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7185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PR...
目的: PROSPECT是一项多中心试验,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不同步指标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预测价值。其中的一项亚组研究评估三维超声(RT3DE)的附加参数能否用于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9134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大血管术后使用氟伐他汀缓释片改善心脏预后的作用:DECREASE...
背景:每年欧盟大约有4千万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在这些患者中,大约40万人(占1%)会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PMI),而大约13.3 万人(占0.3%)死于心脏并发症。特别是在血管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其中心源性死亡率超过2%。围手术期心脏事件是血管手术患者产生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近来,回顾性研究显示他汀类对预防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可能有效,特别是由于其具有“多效性”,因而起“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7892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ESC2008]评估替米沙坦对无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的作用:TRANS...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够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但是有20%的患者不耐受ACEI。因此,本研究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能否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终末器官损害的患者。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64047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5
-
[CSPE2008]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应植入ICD而不是消融
于器质性心脏病室速(VT)应植入ICD而不是消融的辩题,已经是年年辩的老辩题了,为什么还要年年辩呢?因为器质性VT的救治等于心脏性猝死(SCD)的救治,尤其在心衰患者。人命关天的大事再谈不倦,救命第一乃天下公理,选择救命措施的唯一标准是最有效、最及时。大敌当前,两军决战,不投入王牌主力,更待何时?对救治威胁生命的器质性VT,因抱怨ICD太贵而放弃,去选择有根治潜能但成功率及复发率居高不下的射频消融,可能不现实,不客观。不知生命诚可贵,岂怨救命(ICD)价太高?该出手时就出手,人命关天无商量。
作者:赵学
有25102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3
-
[CSPE2008]循心电轨迹,索医学奥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ZSPE)承办的第八次学术年会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山青水碧,人杰地灵;这里有美丽的传说、醉人的乐章、秀丽的风光、好客的人民;这里不仅是风景如画的天堂,也是百花齐放的学术殿堂。本次年会是一次展现海内外同仁学术风采的盛会,约3000代表参会,全国心血管顶级专家云集,更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20余名专家到会授课交流,会议共安排了14个学术论坛,即基础研究论坛、心电学论坛、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论坛、心脏植入性器械治疗论坛、心电生理和导管消融论坛、心房颤动论坛、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论坛、心脏性猝死ICD应用论坛、儿科心律失常论坛、心律失常介入器材研发论坛、青年医师论坛、海外学者论坛及聚焦HRS—2008等,大会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大会学术报告,还有从病例学习电生理、热点问题辩论、模拟器操作等等,为与会者提供了就近请教,互相切磋,联手合作的一个大平台。
作者:王建安
有25687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3
-
[CSPE2008]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应植入ICD,但不意味放弃消融 ...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目前除药物治疗外,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是该类患者的两个主要的选择。ICD预防猝死的作用近年来已经被许多临床试验证实有效,其治疗的必要性已经为大家所接受。而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随着对机制理解的深入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取得进步。但是由于目前导管消融仍缺少大规模临床试验,而且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尚无法同一些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如特发性室速相提并论,所以目前许多中心针对该类患者只选择植入ICD,而不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对于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对于部分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论是否选择植入ICD,应该考虑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夏云龙
有24848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3
-
[CSPE2008]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
众所周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自主创新、科技立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国家进步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华医学会相关领导因此提出了加强青年医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培养的举措。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于2008年9月18日,在中华医学会领导和CSPE主任及副主任委员监督下,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青年委员会,经过无记名差额投票,选举出姚焰、李毅刚、陈明龙和杨波等4名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学会领导也决定自本届年会开始,在每届年会均开设青年学者论坛。
作者:姚焰
有30021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3
-
[CSPE2008]未来5年心房颤动研究展望
心房颤动(房颤)的研究在过去十五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对其机制还是治疗方法的认识都日新月异。对房颤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动物模型或在体的电生理标测,验证了三大经典机制的合理性;2、提出了心房重构的观点,对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离子重构进行了深入探讨;3、首次确定了家族性房颤的基因。房颤治疗学的进展则包括:1、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明确了危险分层和相应的治疗措施;2、系统比较了节律控制和频率控制两者策略的优劣;3、经导管消融快速发展,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的一大亮点。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房颤的研究已经突破“瓶颈”,正处在一个快车道上面。那么未来5年,房颤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可能会取得哪些进展呢?
作者:黄从新
有29505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