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主要作用是降解氧化蛋白质,在体外蛋白酶抑制剂会产生氧化应激。而内源性氧化应激增加将触发粥样硬化的发生。该实验旨在评价持续性蛋白酶活性抑制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
实验中将3个月大的母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C)(2%的胆固醇,15%的猪油),两组再分为伴有或不伴有一周两次皮下注射蛋白酶抑制剂(PSI)MLN-273(0.8mg/kg,N+PSI和HC+PSI)的亚组,实验共12周时间(每组n=5)。用体外实验来评价缓激肽(10-10.5~10-6.5 mol/L)及硝普钠(10-9~10-5)的血管扩张效应,用Gieson染色来测量形态学上的内膜/中层比值,通过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来测量内膜过氧化物产物。
相比于N组,HC组中对缓激肽10-6.5 mol/L的血管扩张反应下降(N:69±7%;HC:90±2%,P<0.05)。并且在N+PSI和HC+PSI组中,缓激肽的血管舒张效应被进一步削弱(N+PSI:57±6%;HC+PSI:48±13%,与N和HC组比较P<0.05)。相比于N组(0.03±0.01),内膜/中层比值在N+PSI组(0.09±0.04,P<0.01)和HC+PSI组(0.15±0.06,P<0.05)中更高。与N组比较(0.6±0.9%的内膜面积),在HC、N+PSI、HC+PSI组(8.9±1.6、6.0±3.5、7.2±3.9%,所有的P<0.05)中观察到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更多。
因此,长期抑制蛋白酶活性与冠状动脉氧化应激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表明蛋白酶和相关蛋白的质量控制对于血管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有重要意义。
Circ Res. 2007;101 article in press.
刘玉果 编译
黄榕翀 周旭晨 审校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