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年心肌梗死治疗现状与预后研究(BEAMIS)是由北京市科委资助(编号:Z0005190042811)的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纳入北京城区18家大型医院(三甲医院16家,二级医院2家)1854例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于2007年正式启动,入组患者初步完成了.......
北京老年心肌梗死治疗现状与预后研究(BEAMIS)是由北京市科委资助(编号:Z0005190042811)的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纳入北京城区18家大型医院(三甲医院16家,二级医院2家)1854例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于2007年正式启动,入组患者初步完成了3年随访。数据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入院后首次空腹血糖)与住院期间及3年病死率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相关。将患者的空腹血糖分为4组:≤5.0mmol/L,5.1-7.0mmol/L,7.1-9.0mmol/L和≥9.1mmol/L。对分组后数据深入分析发现,不仅血糖升高(即空腹血糖7.1-9.0mmol/L和≥9.1mmol/L)的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增加,血糖降低(即空腹血糖≤5.0mmol/L)的患者死亡率同样升高,而空腹血糖5.1-7.0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最低,空腹血糖与死亡危险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非糖尿病(DM)患者,也存在于DM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单纯药物治疗、PCI和CABG)的患者同样表现出这一规律。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不仅需要关注高血糖,也要关注低血糖,甚至是轻度血糖下降(≤5.0mmol/L)也有可能导致预后恶化。本试验结果将于CIT 2010 4月2日的特色临床试验发布会上进行报告,研究全文已被Heart杂志(IF=4.9)初步接受同意发表。
DM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获得广泛共识,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显著增加。Framingham研究早在30年前即已证明,D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较非DM患者升高2~3倍;在AC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DM,血糖升高均是心血管预后的独立强预测因子。Kosiborod等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观察了141 680例老年AMI患者,发现入院时血糖升高者30天死亡率显著增加13%~77%,1年死亡率增加7%~46%,且死亡率增加与血糖升高水平呈正相关。Svensson等发现,住院期间连续监测血糖最低值>6.7mmol/L(120mg/dL)的ACS患者30天死亡率较最低血糖介于3.1mmol/L~6.7mmol/L(56mg/dL~119mg/dL)者显著升高46%,且这一作用不受入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提示住院期间血糖持续升高是ACS心血管预后更重要的预测因子。
2001年启动的ACCORD试验旨在研究DM患者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HbA1c<6.0%)是否可进一步降低CVD风险。ACCORD研究第一次回答了“对于病程较长(平均10年)、同时已出现CVD或多重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强化降糖治疗能带来哪些益处”这一问题。研究共纳入10 251例T2DM患者,受试者合并CVD或至少符合以下CVD危险因素中的2项:LDL升高、高血压、吸烟或肥胖。随机分组后,将标准治疗组患者的HbA1c控制在7.0%~7.9%;强化治疗组的HbA1c控制于6%以下。但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院(NHLBI)于2008年2月6日发表了令人失望的声明,称现有数据表明,强化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标准治疗组。经平均4年的随访,标准治疗组中有一半的患者HbA1c<7.5%,死亡203例;而强化治疗组有一半的患者HbA1c<6.4%,死亡257例,组间差异高达20%;且一半的死亡事件与心血管事件有关。强化降糖治疗由此被提前18个月终止,改为标准治疗。
ACCORD研究的最终结论有待于所有分析结果的公布,但现有数据至少说明强化降糖并未带来更多益处,甚至有害;BEAMIS研究结果也再次说明了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