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5月15日,默沙东第八届心血管论坛暨海峡论坛在中原古城郑州拉开帷幕。在论坛主席吴兆苏、刘嘉为(台湾)教授的主持下,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就中国和台湾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临床治疗现状及适合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联合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了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的相关共识。《国际循环》萃取会议精华,与广大读者共享。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堪忧
发病率逐年升高,控制率水平低下
高血压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无需赘言。在我国,高血压在冠心病和脑卒中(出血/缺血)所有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均位居首位,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国现有高血压人口约2.0亿,每年新增1000万!且CONSIDER、ASCC等国内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中国高血压患者(>70%)为心血管(CV)高危/极高危人群。台湾地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与大陆相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水平仍十分低下。2002年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6.1%;即使三甲医院,门诊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也仅有31.1%;有合并症、及2/3级高血压达标率更低。可见,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堪忧、任重道远。
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特殊性
中国高血压人群在发病机制上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可概括为高盐摄入、高钠低钾、高盐敏感性。
目前我国人均每日盐摄入量达12 g,远高于6 g的推荐量。此外,INTERSALT 等研究显示钾排泄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国人饮食平均钾/钠比值=0.15,远高于“低血压人群”的相应水平(钾/钠比值>3.0),高钠低钾饮食成为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盐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于盐负荷导致高血压的遗传易感体质,为高血压早期损害标志之一。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占15%~42%,高血压人群中为50%~60%,明显高于欧美。
探寻适合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联合治疗策略
HCTZ——被低估的价值
利尿剂氢氯噻嗪(HCTZ)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降压良药,其利钠减容机制特别适宜于中国人群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控制。近年研究还发现其多种新的作用机制:①部分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钾通道,使细胞膜超极化;②部分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③下调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
2009年一项涵括24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小剂量HCTZ的降压和CV保护效果卓越且安全。2000年一项研究对12 550例患者治疗6年,表明小剂量HCTZ长期应用不会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ESH/ESC指南(2009)和JNC-7推荐的联合降压方案中,均包含一种噻嗪类利尿剂。
RASI+HCTZ联合治疗——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消
高血压单药治疗达标率不足1/3,多数患者需联合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 RASI+HCTZ联合治疗具有最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获得各国各地区指南的明确推荐。
Eto K研究表明,氯沙坦加用HCTZ后24 h血压进一步下降19.3±2.3/6.6±2.3 mmHg;而HCTZ加用氯沙坦后24 h血压进一步下降12.2±4.8/3.4±1.4 mmHg(图1)。证实RASI+HCTZ联合方案有协同降压效应,显著增加降压幅度。
同时RASI可抑制利尿剂因减少血容量和Na+而引起的反射性RAS激活。氯沙坦钾可降低尿酸水平、防止血钾丢失,克服HCTZ升高尿酸、排钾从而发生低血钾的不利影响(图2),更好地发挥HCTZ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独特功效。针对国人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特殊性,氯沙坦联合HCTZ无疑是适合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