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治疗中的J型曲线问题长期以来被大家所关注,并一直存在着争议。众所周知,降压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且与降压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将血压降低到目标值后,继续降低血压,患者仍能从中获益,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反而会增加.....
降压治疗中的J型曲线问题长期以来被大家所关注,并一直存在着争议。众所周知,降压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且与降压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将血压降低到目标值后,继续降低血压,患者仍能从中获益,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反而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2009年欧洲高血压年会上对降压范围进行了新的界定,对于高危人群,血压不应低于120/70 mmHg,ONTARGET、VALUE等很多临床试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对于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是130/80 mmHg以下,也就是说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窗很窄。
2010年美国ACC年会上公布的INVEST研究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INVEST研究(国际维拉帕米缓释片-群多普利研究)是一项国际、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策略对于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两种治疗策略为钙拮抗剂策略或非钙拮抗剂策略。研究入选64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D)和高血压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以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治疗,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使目标血压降至130/85 mmHg以下。随访16 893患者-年后,依据收缩压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极严格控制组(≤110 mmHg)、严格控制组(110~129 mmHg)、标准控制组(130~140 mmHg)和未控制组(>140 mmHg)。结果显示,与标准控制组相比,未控制组和极严格控制组的不良心血管预后(心肌梗死性死亡或卒中)风险显著升高(OR 1.5;P<0.0001;OR 2.1;P=0.005),而严格控制组不良心血管预后风险与标准控制组相似 (OR 1.08;P=0.39)。INVEST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过度强化降压治疗并不能较标准治疗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全因死亡。可见只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目标内才能取得更多的心脑血管获益。
同样在ACC年会公布的NAVIGATOR研究为一项2×2析因研究,共纳入9306例 IGT患者。其中缬沙坦数据说明,缬沙坦与安慰剂相比在合理目标内进一步降低血压4/1 mmHg,可减少新发糖尿病14%。但RAAS阻滞剂较常见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在NAVIGATOR研究缬沙坦数据中,低血压相关的不良反应缬沙坦组为1964 (42.4%) ;安慰剂组为1680(35.9%)(P<0.001)。低血压的发生率过高也可能会抵消部分获益,这也可能是NAVIGATOR研究缬沙坦未能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原因之一。
RAAS阻滞剂较常见低血压,而CCB的优点是可平稳地降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在以往的研究中也说明了这一点。在IMAGINE研究中,喹那普利在用药的前三个月与安慰剂相比,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9.2%和3.9%(P<0.01);三个月后喹那普利与安慰剂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1.7%(P<0.047)。而在ACTION研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安慰剂相比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69%和1.39%,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低血压发生率较低。
在ACC年会刚刚公布的ACCORD降压研究共入选473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纳入强化降压治疗组(2362例,收缩压目标值<120 mmHg)与标准降压治疗组(2371例,收缩压目标值<140 mmHg),平均随访4.7年。主要终点为由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血管死亡所组成的复合终点。两组在主要终点,总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均无明显差异,但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相比降低了非致死性卒中,所有卒中事件(P值分别为0.03,0.01)。ACCORD研究说明降压治疗还是对患者有益。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应当降到适当的水平,降到130/80左右比较好。
在INSIGHT研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将患者血压从173/99 mmHg降至合理目标138/82 mmHg,与利尿剂联合治疗组相比,可显著减少新发糖尿病(4.3% vs. 5.6%, P<0.02)。同样证明了CCB合理降压后可使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