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戒烟,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长征之路”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10/27 14:07:0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众多研究证明吸烟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CVD重要的危险因素。在由Lars Ryden教授及Serena Tonstad教授共同主持的ESC 2010年会辉瑞畅沛卫星会上,与会专家从吸烟的流行病学情况、吸烟对CVD的影响及戒烟带来的获益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吸烟与CVD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众多研究证明吸烟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CVD重要的危险因素。在由Lars Ryden教授及Serena Tonstad教授共同主持的ESC 2010年会辉瑞畅沛卫星会上,与会专家从吸烟的流行病学情况、吸烟对CVD的影响及戒烟带来的获益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吸烟与CVD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吸烟——CVD“助燃剂”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吸烟人数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13亿。庞大的吸烟人群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679亿美元,中国为3.5亿美元。与此同时,吸烟显著增加了社会医疗负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种主要的慢性致死性疾病中(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VD等)有6种与吸烟有关,CVD是前三位病因之一。因此,吸烟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毋庸置疑,尤其对CVD患者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研究证明,吸烟对心血管系统危害巨大,是CVD主要危险因素之一。INTERHEART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显著升高(OR 2.95;95%CI:2.77~3.14,P<0.0001);吸烟对年轻人群危害程度更大,年轻吸烟者发病危险(58.3%,95%CI:55.0%~ 61.6%)高于老年吸烟者;此外,吸烟的危险程度与吸烟量也有密切的关系,每日吸烟≥20支的患者比少量吸烟患者AMI发病危险升高(图1)。在我国不同地区14组人群(年龄35~59岁,17 330人)中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31.9%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归因于吸烟,位列第二位。


    烟草及其燃烧形成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焦油、一氧化碳(CO)等化学物质与CVD的发病密切相关,从多个途径增加CVD发病和死亡风险:(1)吸烟促进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吸烟后血小板聚集率较吸烟前显著升高;戒烟2周后,血小板聚集能力显著降低,提示吸烟有加速血小板聚集反应的能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Sambola等研究发现吸烟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组织因子(TF)表达升高,同时循环中的TF水平及活性也增加,使得吸烟者血栓发生率升高。(2)吸烟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损伤:Zeiher AM等利用流量调节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不论是否有动脉粥样斑块,长期吸烟均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Shahar Lavi等通过对881例胸痛患者(115例现时吸烟者,766例非吸烟患者,其中314例已戒烟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心外膜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46% vs.35%,P=0.005),其中戒烟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率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上述研究均证明吸烟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3)吸烟刺激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升高预示早期CV事件风险增高。而前述的Shahar Lavi研究中,发现吸烟者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另外,在Eliasson的研究中发现戒烟后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因此,吸烟能够增加患者白细胞水平,促进炎症反应。
戒烟——刻不容缓
    吸烟(主动/被动)通过影响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等CVD发病的三大核心机制,促进CV事件的发生。同时吸烟是CVD发病唯一可控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戒烟能够延缓CVD的发病进程,减少再发和死亡的风险。OKeefe JH等研究发现戒烟12~18个月后,CV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戒烟3~5年后CV发病风险与非吸烟者相似。对1981 ~ 200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冠心病(CHD)患者的调查发现,与降压、调脂等CHD预防手段相比,因戒烟而避免死亡或延长寿命的CHD患者数显著多于其他预防手段(图2)。因此,为降低CVD发病和死亡率,戒烟刻不容缓


新型戒烟药物——戒烟者的福音
    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戒烟后容易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这是造成戒烟困难和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行为治疗、心理支持和戒烟药物治疗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戒断率。目前临床使用的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NRT)类产品、盐酸安非酮和伐尼克兰(Varenicline)。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戒烟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烟草戒断率,其中新型戒烟药物伐尼克兰(2 mg/d)戒断率优于其他戒烟药物(OR 3.1;95%CI:2.5~3.8)。与传统的戒烟药物相比,伐尼克兰不含尼古丁成分,是一种选择性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剂,主要作用于a4b2乙酰胆碱受体,一方面刺激多巴胺低水平持续释放,带来类似于吸烟的快感;另一方面拮抗尼古丁与a4b2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抑制戒烟者的吸烟渴求并缓解戒断症状,从而减少复吸的可能性。
    对于患有CVD的吸烟者,伐尼克兰能有效提高患者戒断率,同时不增加CV事件的风险。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纳入714例稳定性CVD患者,随机分为伐尼克兰组(1mg bid)和安慰剂组,治疗12周,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心理支持。主要终点为治疗后9~12周患者的戒断率。结果显示,伐尼克兰组持续性戒断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OR 6.11;95%CI:4.18~8.93,P<0.0001)(图3);而CV死亡率、全因死亡、CV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同时该试验的事后(post hoc)分析发现,伐尼克兰对稳定性CVD患者的戒烟效果显著,且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因此,对于合并CVD的吸烟者伐尼克兰是安全有效的戒烟药物。


总结
    吸烟与CVD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戒烟能显著降低CVD发病和死亡风险,是CVD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戒烟越早,获益越大。然而,烟草依赖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或习惯选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疾病。对于戒烟困难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戒烟药物辅助治疗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推荐使用。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心血管疾病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