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现实中的RAS阻滞效应:近期临床试验的经验与教训

干预危险因素进程:探求糖尿病与CVD新理念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1/3/14 15:28:5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心血管教育医师学会(PACE)主办的亚洲心血管与糖尿病高级讲师班(Cardio Diabetes Master Class Asian Chapter)于2011年元月28-30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干预危险因素进程:探求糖尿病与CVD新理念”,这是亚洲心血管、内分泌领域的一次盛会,来自欧美、亚洲各国的240余位心血管、内分泌领域的专家莅临了会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心脏病学专家John E. Deanfield教授(PACE教育委员会主任)、英国皇家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专家John Betteridge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宁光教授等做了精彩演讲,为亚洲心血管与糖尿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最前沿的理念。


不同ARB的阻滞效果亦有不同
    ARB对血管紧张素ⅡG蛋白依赖性应答的效应在血管系统和游离的细胞系统是相同的,但在预培养条件下,不同ARB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这部分取决于紧密型受体复合体与松散型受体复合体的构成比,该比例与解离半衰期呈正相关,ARB的种类对其起决定作用,即,坎地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与EXP 3174相近)>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显然,坎地沙坦与AT1受体的结合更为紧密,且结合时间更长(图2)。
大规模临床试验比较不同ARB预防效果并不现实
    就ARB而言,研究的现实目的是检验不同沙坦在降压之外对CV风险的不同预防作用的差异,但事实上这种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可能是不现实的。在瑞典心力衰竭登记研究中,初始目的即如上述设计,但实际情况是,假设检验是通过纳入研究的72个中心的回顾性登记完成的;其结果表明,坎地沙坦组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2%,而氯沙坦组上述指标分别是82%和5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ARB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