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要求,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可及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要求,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可及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全国启动会议。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医政司医疗处焦雅辉处长主持。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卫生部正式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受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48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开展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系和区域性急救网络建设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规范化流程,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对项目方案做了详细的介绍。部分省(区、市)卫生厅(局)医政处有关负责同志,各试点医院主管医疗工作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各试点医院所在地级市急救中心主任,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探索适合中国的STEMI救治模式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霍勇教授专访
1目前中国STEMI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远不能满足其需求,您认为难点在哪里?针对我国STEMI急诊PCI规范化的问题,您认为目前临床救治工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
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所就诊的医院不能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另一方面,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因疾病意识缺乏就诊延迟,或是由于经济原因,拒绝接受介入治疗。另外,我国目前可以开展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规范之处。
目前国内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介入诊疗滥用和应用不足的现象同时存在,国内亟需对介入诊疗技术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普及。注重人才的规范化培养,通过进行医师培训与认证,建立“医师-心血管专科医师-介入医师”模式。
另外,相当多的介入医师缺乏实施规范化介入治疗的同时兼顾卫生经济学效益的意识。例如,目前我国直接PCI 治疗中使用的支架绝大部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从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来看,STEMI 直接PCI 治疗中DES 在降低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梗)等方面并不优于裸支架(BMS)。而DES 无论是支架本身的费用,还是支架置入后的后续药物费用,都明显高于BMS。
2据悉,中国STEMI的D2B时间是138分钟,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介入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患者症状发作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介入治疗的效果越好,患者的预后越佳。这段时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症状开始至就诊的时间以及D2B时间。缩短症状开始至就诊时间的关键有两点:首先是对民众的宣教,让患者早期自我识别,早期求救;另外,要求有一套成熟、高效的院前转运体系,将患者转运到可以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并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尽早治疗。缩短D2B时间的关键在于医院具备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包括24小时随时可以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高水平团队等。
3作为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面对目前STEMI临床救治路径的不规范现状,您认为临床工作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培训与认证很重要。针对我国冠心病诊疗技术水平地域差异大,尤其是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依托区域内的三级医院,建立冠心病的技术培训基地及规范化的培训机制。采用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班、学术会议、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急救中心的医师进行EKG培训,以准确识别患者,尽早转运;对基层医师进行“三基”培训,对三级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医师进行专科培训。对心血管介入医师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规范化国内介入诊疗的人才培养。
4卫生部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并委托您来负责,请您谈谈“适合中国的STEMI救治模式”,并采取哪些措施,有何临床意义?
从政府层面推进项目实施,加强急救体系与中心医院之间,中心医院与基层医院及社区的转诊协作关系等。
STEMI 救治应建立一套成熟、高效的院前转运体系,将患者尽早转运到可以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并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尽早治疗。首先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使用的宣传,教育公众有胸痛呼叫EMS。扩大并加深医院与急救中心的合作,主动提供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STEMI 诊疗水平。建议EMS 改善工作流程,缩短EMS 到达现场时间,尽快转运患者至能行直接PCI 的医院,提高救治能力。如有条件,急救人员可将EKG 远程传输给医院,实现院前诊断,尽早启动导管室。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由急救中心医生确诊STEMI后将患者直接转运至导管室,以缩短D2B 时间。
优化急诊PCI 院内临床路径对于挽救STEMI 患者的生命也至关重要。“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合作,评估患者,分类治疗,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 的能力。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胸痛中心”,强调尽早完成第一份EKG 的检查,尽早给予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等,并及时启动导管室。
有直接PCI 资质的医院应该与那些尚无介入治疗资质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建立联系,形成网络协作关系。对符合条件但就诊于无直接PCI资质医疗机构的STEMI 患者实施转运PCI 策略。除了转诊患者外,转运医生的策略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