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及意义新闻发布会在CCIF 2014期间于兰州甘肃大剧院二层新闻中心盛大举行。发布会上,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介绍了中国胸痛中心建立的意义和背景;秘书长向定成教授介绍了我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本报记者亲赴现场,就中国胸痛中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与速度问题对两位专家进行了特约专访。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开展情况及意义
经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授权,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导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于2013年3月起开始筹备,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修改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完成了认证体系和标准的制定工作。2013年9月14~15日,中国胸痛中心自主认证工作在“第三届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暨全国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并成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在广州设立了认证工作办公室。2013年11月11日,认证工作委员会首批专家的认证培训工作正式开展。2014年2月,认证委员会顺利完成对首批申请的5家胸痛中心的资料审核、现场核查及执委会投票等工作。2014年4月10日,认证委员会公布了首批通过认证的单位并向其颁发牌证。目前,第二批申请认证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业已进入在线提交资料阶段。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规范化,对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行为、提高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根本——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专访
霍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尚处于启动阶段,亟需进一步完善认证体系,确保经认证的胸痛中心确实合格无误,并得到持续改进。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认证委员会更多的工作是要配合国家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的第二阶段,重点在第二阶段参与医院中开展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的实施。就远期目标而言,其一,有条件开展急诊PCI的医院其实都应该有胸痛中心,进行资源整合,提高救治率;其二,除能实施PCI的医院外,不能开展PCI的一些地市级医院也应建立胸痛中心,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拣以实现更好的溶栓及转运。
如何保持胸痛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长期效率和质量?认证委员会对此也是做了一番思考,并制定了自己的质量控制机制。目前,胸痛中心的首次认证有效期是三年,三年后需要进行再次申请。若再次申请通过认证,有效期可延长至5年;此后每五年进行一次认证即可。若胸痛中心首次认证3年有效期到期后不再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则将被取消认证资格。此外,认证委员会正努力建立一种长足的监督机制,未来可能会要求经认证的胸痛中心阶段性上报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实时监控及抽查核实工作。但是,目前这种长期监督工作的实施尚存在一定困难,缺乏良好的数据库和统计基础。未来若能解决好数据库的问题,则长足的定期监督与抽查工作便迎刃而解,将显著促进胸痛中心的长足发展与持续改进。
发展速度与质量务必平衡——认证委员会秘书长向定成教授专访
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来说,胸痛中心的发展与建设工作应坚持以稳为主,尽量严格按照严谨的认证标准严肃审批,以实现为患者服务的共同目标。在霍主任的领导下,当前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并没有制定需要在几年内完成多少数量认证的目标,胸痛中心的发展数量是由中国胸痛中心发展的形式需要来决定的。第一批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是对经认证委员会一致推选和认可的胸痛中心进行认证。从第二批开始,原则上会采取自由申请的方式进行认证。认证委员会设置了两个可以自由申报的要求及条件:其一,胸痛中心需正式运作6个月以上,且具备完备的数据,可提供至少6个月的数据表明中心在逐步发展与改善。申请单位需网上提交6个月的数据以供专家考察,只有数据考察合格才能启动认证评估工作。其二,院领导必需签署全力支持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承诺书,因为如果得不到院长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即可提出申请,相关材料提交后会有专家对其进行审核。
与国际上其他认证体系相比,中国的认证体系最为严格。美国一般是派出两个专家,其中一个为真正专业性专家,另一个为认证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两人进行认证。而我们则是由三位专家进行核查和认证,在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可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处理。
今年,按照霍主任的指示,我们希望能完成两批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目前第二批认证工作已经开始,下半年还将有第三批的认证工作。以后,认证工作的节奏则需要根据形势发展而定。从中国STEMI流行及防治形势来看,我们需要更多的、可实施PCI的医院建立胸痛中心。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医院都必须要建立胸痛中心。如果两家医院地理位置相隔很近,其实并没有必要两家医院都建立胸痛中心,能有一家医院做得很好,使周围老百姓发病后能有快速救治通道即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的目标是解决社区患者的救治问题,而非盲目追求胸痛中心的数量。未来,我们也特别希望,一些地市级城市能积极行动起来,尽早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因为这些医院所覆盖的人群更广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能惠及更多来自县级医院的患者,节省这些患者转诊治疗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希望地市级医院能积极行动起来加入胸痛中心建设队伍,真正为更多的农村地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救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