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王继光教授
编者按:高血压患病率高,患病人数巨大,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准确诊断是高血压有效管理的核心环节。2019年在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际循环》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为读者带来精彩点评。
全球“五月血压测量月”持续进行并取得更显著成效
在2017年全球范围内120万人测量血压的基础上,2018年全球“五月血压测量月”继续进行,并在欧洲心脏杂志公开发表了2018年全球超过150万人血压测量结果,同时,在欧洲心脏杂志增刊发表了包括我国数据在内的各主要参与测量国家和地区2017年数据。
参加2018年血压测量的1 504 963 人的平均年龄为45.3岁,女性占比52.4%,中国大陆测量人数288 342,接近总数的五分之一。502 079人(33.4%)患高血压,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59.5%、55.3%、33.2%,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控制率为60.0%。也就是说,2018年血压测量月活动中,共检出新的高血压患者224 285人,治疗而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111 214(Eur Heart J 2019; 40:2006)。
2017年,我国参与全球数据分析总结共计124 623人,其中32 089人,即 25.7%,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率为64.2%,控制率为23.1%,治疗控制率为36.0%(Eur Heart J Suppl 2019; 21:D37)。在即将发表的2018中国288,342名受测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9.8%,略高于2017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62.3%、57.3%、35.9%,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62.7%,明显高于2017年。2019年,我们又在全国范围内的超过200个测量点为238 480人测量了血压,目前正在分析整理数据,即将公开发表。
我们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培养公众定期测量血压的生活方式,这样即可及时发现、诊断、治疗与管理高血压,从而显著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显著提升国民的心血管健康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的新证据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一个昼夜24小时的血压,因此可以评估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包括轻中度体力活动以及睡眠期间的血压,可以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包括夜间血压下降情况与清晨血压升高情况。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电子血压计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不需要医疗人员协助,可有效避免白大衣现象,因此,通过与诊室血压对比,可以发现并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最准确可靠手段。
2019年先后发表了多篇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国际合作数据库”,程艾邦等提出以心血管事件等临床结局为依据的动态血压正常值范围,包括与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诊室血压分级相对应的四个级别,血压升高(120-129/<80 mm Hg)、新1级高血压(130~139/80~89 mm Hg)、新2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 Hg)以及严重高血压(≥160/100 mm Hg)(图1)。和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的推荐相似,但也有明显差别,即指南对于下限的推荐略低,而上限略高(Hypertension 2019; 74:776)。也就是说,以临床结局为评估依据,更多的血压升高者可能并不会判断为血压升高,而同时会有更多的人被判断为严重高血压,从而需要更加强化的管理。因此使血压分级更加精准,充分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
同样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国际合作数据库”,杨文艺等进一步证实了夜间血压的重要性。即便在调整诊室血压、白天动态血压的情况下,夜间血压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但白天与夜间血压的比值并不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能力(JAMA 2019; 322:409)。因此,应该更加关注全天血压的控制情况,24小时平均、白天平均与夜间平均血压都应降低到正常范围,都应达标,才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如果将动态血压与家庭血压两种诊室外血压测量结合使用,李燕等则发现,在两种性别、各个年龄组,诊室外血压水平都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相同的血压升高幅度所带来的相对风险并无明显增加,但绝对风险则显著较高,因此,控制血压的获益更大(Hypertension 2019; 74:1333)。
显然,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仍很有限,只有很少人进行过动态血压监测,只有很少高血压是根据动态血压诊断的,只有很少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动态血压评估治疗效果。我们在近期发表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的基础上(J Clin Hypertens 2019; 21:1250),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万人动态血压达标项目,采用互联网为基础、微信连接的动态血压数据技术平台,对动态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动态血压达标的意义。
家庭血压监测的新指南
家庭血压监测因为在较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白大衣效应,可以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部分替代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的独特临床应用价值在于其可以长期进行,在于其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因此,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家庭血压监测的应用与规范应用,201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目前已经在综合医学、心血管内科学、高血压以及诊断学等专业中文期刊发表,并在英文的临床高血压杂志发表(J Clin Hypertens 2019; Dec 31. doi: 10.1111/jch.13779)。指南明确指出,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在每次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早晚各测量2-3次;高血压管理者应根据家庭血压进行临床判断与诊治。
2019年,我们还发表了亚洲家庭血压合作研究的数据。在亚洲地区的11个国家与地区的15个高血压专科,1443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至少7天的家庭血压监测,68.2%的患者家庭清晨收缩压降低到了135 mm Hg以下,55.1%的患者诊室收缩压降低到了140 mm Hg以下,53.6% 的患者家庭清晨收缩压降低到了130 mm Hg以下。如果以诊室收缩压140 mm Hg与家庭清晨收缩压135 mm Hg为界线值,两者都控制的比例为46%,两者都没有控制的比例为22%,仅家庭控制,而诊室没有控制的比例达23%,仅诊室控制,而家庭没有控制的也多达9%。显然,通过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压,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Hypertension 2019; Jul 1: HYPERTENSIONAHA11912630.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9.12630)。
目前,我们正在启动以临床结局为研究目标的家庭血压监测研究。该研究将在已经建设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 (iHEC) 的区域医疗中心,入选上万名家庭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互联网为基础、微信连接的家庭血压数据技术平台,进行长期观察随访,探讨家庭血压达标的意义。同时,另外一项设计相似的亚洲地区家庭血压监测合作研究也在启动中,将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入选数千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为基础的诊断治疗与观察随访。这些研究将为家庭血压监测提供重要的临床证据,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亚洲地区的高血压研究能力与合作水平。
2019年,对于数字健康而言,很可能是未雨绸缪,是迎接曙光到来的前夜。我们设定了健康中国2030高血压达标率50%的宏伟目标,并为之奋斗!
专家简介
王继光,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瑞金北院高血压科主任。主要从事高血压诊治与研究工作。中国高血压联盟(CHL)主席。国际高血压学会前执委,亚太高血压学会(APSH)前主席,亚洲动脉学会(POA)前主席。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杂志主编,Hypertension杂志副主编,Hypertension Research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截至2020年1月1日,全文发表英文论著或综述431篇,中文论著与综述16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