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β受体阻滞剂(BB)广泛应用于冠心病防治,被认为是基石用药。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若无禁忌证,发病24小时内应常规服用BB并在出院后长期应用。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BB仍可带来获益。那么,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PCI的患者以及STEMI患者中,BB应用情况到底如何呢?两项最新研究提供了一些答案。
ACS患者PCI术后BB的应用
对于ACS行PCI的患者,很少有证据支持常规使用BB。澳大利亚研究者Kah Yong Peck等人开展的一项研究[1]旨在评估BB在PCI术后使用情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此外,还将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35%、35%~50%和>50%的亚组患者BB应用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使用一个大型PCI注册表,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PCI术后30天存活的ACS患者数据。对30天内服用与未服用BB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平均随访5.3±3.5年。
结果显示,17 562例患者中,83.3%应用BB治疗。与未使用BB相比,使用BB的患者死亡率较低(13.1% vs. 19.5%,P=0.0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BB使用与较低的总死亡率相关(校正HR 0.87,95%CI:0.78~0.97,P=0.014)。在亚组分析中,使用BB与LVEF<35%组(校正HR 0.63,95%CI:0.44~0.91,P=0.013)和LVEF 35%~50%组(校正HR 0.80,95%CI:0.68~0.95,P=0.01)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有关,但在LVEF>50%组中无此相关性(校正HR 1.03,95%CI:0.87~1.21,P=0.74)。
结论认为,BB使用率仍然很高,并与死亡率降低有关。这种死亡率降低主要见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
急性STEMI后BB的应用和剂量调整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推荐在STEMI后使用BB。BB应用的证据强度取决于左室功能不全情况(LVEF<40%,ⅠA类推荐;LVEF≥40%,Ⅱa B类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只要患者能够耐受,BB就应该逐渐上调至靶剂量。瑞士研究者Christel Bruggmann等人开展的研究[2]旨在评估STEMI患者出院1年后BB处方模式以及剂量调整情况。
这项观察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三级医院因STEMI住院的患者,除外有BB禁忌证者。主要结局是出院时和PCI术后1年的BB处方模式以及1年中BB剂量变化情况。BB剂量分为低剂量(<50%靶剂量)和高剂量(≥50%靶剂量)。次要结局为评估患者STEMI出院的医院类型(大学vs. 地区)是否有不同BB处方,以及住院时间短是否与PCI术后1年BB处方不佳有关。
结果显示,共计266例患者随访1年。在LVEF≥40%的217例患者中,197例(90.8%)在出院时给予BB治疗。出院时,应用高剂量BB者有13例(6.0%),应用低剂量BB者有184例(84.8%)。在低剂量组中,9例(4.9%)患者在STEMI后1年内剂量上调至高剂量。49例LVEF<40%的患者中,46例(93.9%)在出院时给予BB治疗。出院时,应用高剂量BB者有3例(6.1%),应用低剂量BB者有43例(87.8%)。在低剂量组中,2例(4.7%)患者在STEMI后1年内剂量上调至高剂量。在地区医院住院的患者,无论LVEF水平如何,出院时更有可能未给予BB治疗。1年后未服用任何BB治疗的患者在事件复发时更有可能在大学医院短暂住院。
结论指出,STEMI后处方BB很普遍,但大多数剂量偏低,且1年内上调剂量情况少见。这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是对于LVEF<40%的患者。该研究发现强调了过去几十年临床实践的变化,并与最新的循证研究结果相印证。
小结
从这两项研究结果来看,无论ACS行PCI术后的患者还是STEMI患者,应用BB均较常见,且其获益明确,与死亡率降低有关。但存在的问题是,BB应用剂量仍偏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对于有适应证的冠心病患者处方BB治疗提高治疗率以外,还应关注BB足量应用,以带给患者最大化获益。
参考文献:
1. Peck KY, et al. Role of beta blocker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eart. 2020 Sep 4:heartjnl-2020-316605.
2. Bruggmann C, et al. Beta-blocker use and up-titration after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ohort study. Swiss Med Wkly. 2020 Aug 18;150:w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