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相关要求,推动CDQI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规范房颤手术技术操作,促进导管消融技术标准化和疗效均质化,由北京心脏学会、大连心脏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房颤手术带教周于GWICC2022会议继续精彩呈现!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国内顶级电生理团队为全国同道带来了消融手术和教育培训的双重典范!
2022年10月2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相关要求,推动CDQI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规范房颤手术技术操作,促进导管消融技术标准化和疗效均质化,由北京心脏学会、大连心脏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房颤手术带教周于GWICC2022会议继续精彩呈现!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国内顶级电生理团队为全国同道带来了消融手术和教育培训的双重典范!
名师亲授,抓牢实践
10月27日房颤手术带教周的第四天,学术活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团队指导完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团队始建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也是最优秀的电生理团队之一,不仅是基础电生理的黄埔军校,同时也是新技术应用的摇篮。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团队日益精进,不仅在疑难心律失常诊治方面有着国内顶级水准,而且在心律装置植入(包括起搏器、ICD、CRT-D)、心律装置并发症的处理(起搏器感染、电极导线故障等)、导管射频消融、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多个领域拥有着卓越的表现。
李学斌教授指出,本次房颤手术带教周的活动得到了众多术者的大力支持和学员的热烈欢迎,而且也确实由衷的希望大家在手术中能够从细节中做起,抓牢实践,持续提升,相信今天的手术必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收获。
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北京大学人民电生理团队在严格执行并遵守疫情防控策略的前提下排除万难,坚持在大会上展示教学成果。上午导师带教学员环节,手术最终采取录播的形式呈现,该台手术由段江波教授与何金山教授联合完成,并由段江波教授进行了首场教学式的手术带教和解说,该台手术是一台“高效、安全、绿色(0射线)”的电生理手术。
病例摘要:患者为女性,68岁,身高为163cm,体重60kg,阵发性心悸5年,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曾服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疗效欠佳,TTE: LA 4.4cm,LVEDD4.8cm,LVEF 61.7%。该患者符合目前指南的I类推荐: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法耐受,是最佳的房颤导管消融获益人群。
手术依靠雅培操作平台完成:可调弯Agilis鞘 、ICE超声导管、TactiCath 接触压力光感应消融导管、HD Grid导管。
手术首先利用外周血管超声引导血管入路的穿刺工作,尽量避免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接下来的手术大致流程可概括为:无射线放置冠状窦导管、ICE引导房间隔穿刺、HD Grid建模+基质标测、环肺静脉消融(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HPSD),以及验证环肺静脉电隔离(Close The Gap)。该病例为左下肢血管入路无射线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操作过程中需注意解剖学上股静脉与髂总静脉走形迂曲,此时需感受手底的反馈,有阻力即操作暂停,微调方向,或借助右侧下肢建模(右侧股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整个过程需避免暴力操作。注意留取左室的基线心包影像,全程行桡动脉压力有创监测,一旦出现低血压则应立即与心包基线影像进行对比。房间隔穿刺方面,对于一些阵发房颤,尤其心房不大的患者,常单穿刺间隔以便留取更多的操作空间。房间隔穿刺点的位置选择也将影响接下来的建模及消融环节的导管操作。利用HD Grid左心房建模,优势在于扫除双极盲区、获得更详细的电位信息、模型修正等,但操作中需注意“旋转操作”使血管构建饱满(先“上下”,后“前后”),其中尤其指出了右下肺比较难以到位,通常常规导管指向游离壁,呈倒U状态或者借助Agilis鞘(可极限打弯)。环肺静脉消融(HPSD)方面,阻抗变化保安全,高功率避免高压力,过高压力增加steam pop风险,肺静脉隔离完之后是否有物理上/解剖学上的gap,然后看电位,再通过HD Grid验证。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倾向于经验性地观察(时间约30分钟左右),在观察时间窗内,首先行右房建模,激动标测最早点(即为窦房结),按文献报道若上腔静脉具有参与触发和房颤的电生理和解剖特点,则经验性隔离上腔,然后再做电生理检查(因为约10%的房颤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室上速),最终回到左房再次验证肺静脉,并没有gap的恢复。
言传身教,持续提升
下午,在卓越中心带教环节,一共展示了两台手术。第一台手术来自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术者为徐海年医生,由北大人民医院的昃峰教授指导。该病例患者为一名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欠佳的61岁男性患者。昃峰教授针对术中房间隔穿刺技巧、有效建模及消融等手术细节和技巧上给予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学员们表示,昃峰教授的指导给学员们启发深刻,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电生理理论并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受益匪浅。
第二台手术来自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者吉立双医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段江波教授指导。该患者为一名76岁老年女性,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房扑”,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卵圆孔未闭、认知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提示LA 42mm、LVEF 71%、无瓣膜疾病。段江波教授就手术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都给予指导,特别在房间隔穿刺阶段,指导学员如何安全、高效进行操作,并同时警惕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穿完间隔后若患者出现心率减慢现象,有可能并不是迷走反射,而应需警惕右冠状动脉气栓导致心率减慢、下壁导联ST段抬高。在消融阶段,强调了肺静脉隔离仍是手术的核心,但是是否需要额外的消融,需仔细寻找和确认肺静脉以外的触发灶,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去判断。此外,段江波教授就BOX消融以及何时进行经验性隔离上腔等问题发表了观点,在如何降低房颤术中的卒中方面也提出了宝贵性的经验。
线上交流和提问也在如火如荼进行,教授们细心解答、授业解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生理团队也希望通过在线指导给出学员们实践操作指引和具体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从细节做起,夯实基础,抓牢实践,实现持续提升。
房颤手术带教周的精彩活动仍在继续,10月30日将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生理团队进行带教,敬请关注!
扫描上方二维码,
可观看回放和预告!
金秋十月,“空中”有约!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