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HA2007]节律控制还是频率控制——AF-CHF研究的提示

作者:  李怡   日期:2007/11/8 15: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是否应当尽量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还是控制心室率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的治疗策略在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并不优于频率控制的策略。但现有的研究并未针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15~40%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合并房颤,这些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部分研究显示房颤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的治疗策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2007年AHA会议的Late Breaking Trials中,Dr. Denis Roy公布了AF-CHF研究(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的结果。该研究试图探讨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积极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能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全球123个中心共入选1376名患者。入选患者EF<30%,NYHA II-IV级,入选前6个月内均有房颤发作史。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节律控制和频率控制两组。节律控制组患者接受电复律,维持窦性频率的首选药物为胺碘酮,部分患者还可选择索他洛尔或多非立特。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可植入起搏器,部分患者还接受了迷宫手术或消融治疗。频率控制组患者使用beta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或两者联合控制心室率,部分患者接受了房室结消融及起搏器植入。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是静息状态下<80bpm,6分钟行走后<110bpm。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包括总死亡率、卒中、心功能恶化等。

1376名入选患者中,682名患者随机接受节律控制,694名患者接受频率控制,平均随访期为37±19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基础心功能状况、房颤类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随访期内用药方面,节律控制组患者使用胺碘酮、索他洛尔及多非立特的比例较高,而频率控制组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比例较高,ACE-I/ARB及利尿剂使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节律控制组患者中,142名转入频率控制组,主要原因是节律控制不佳;频率控制组患者中,66例转入节律控制组,主要原因是心功能恶化。

在随访期内,节律控制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为26.7%,频率控制组为25.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在总死亡率(31.8% vs.32.9%)、卒中(2.6% vs. 3.6%)及心衰恶化(27.6% vs. 30.8%)方面,节律控制组与频率控制组也大致相似。节律控制组患者再次住院率稍高(64% vs. 59%,p=0.057),节律控制组患者接受电复律的比例较高(39% vs. 8%,P =0.001)。在按照年龄、病因、EF等各预设的亚组中,两组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也相近。

AF-CHF研究结果提示,与频率控制策略相比,对于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积极维持窦性心律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AF-CHF节律控制频率控制李怡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