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旨在判断糖尿病是否是VTE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1979-2005年国家出院调查的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运用临床鉴别代码识别疾病。
结果:1979-2005年间,出院的 92 240 000 例糖尿病患者中,1 267 000 (1.4%) 患有 VTE。比50~59岁年轻的患者VTE的相对危险增高,其中20~29岁患者VTE相对危险最高(相对危险度=1.73)。无合并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A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间VTE相对危险基本相当,并且具有年龄依赖性。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以及无任何并存疾病的患者相比较,在无肥胖、卒中、心衰及癌症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中,20~2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52,30~3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19。老年患者中,糖尿病伴随VTE的危险未见显著增高。
目的: 旨在判断糖尿病是否是VTE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1979-2005年国家出院调查的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运用临床鉴别代码识别疾病。
结果:1979-2005年间,出院的 92 240 000 例糖尿病患者中,1 267 000 (1.4%) 患有 VTE。比50~59岁年轻的患者VTE的相对危险增高,其中20~29岁患者VTE相对危险最高(相对危险度=1.73)。无合并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A无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间VTE相对危险基本相当,并且具有年龄依赖性。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以及无任何并存疾病的患者相比较,在无肥胖、卒中、心衰及癌症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中,20~2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52,30~39岁年龄段VTE的相对危险为1.19。老年患者中,糖尿病伴随VTE的危险未见显著增高。
结论:糖尿病可致VTE的危险性增高,在年轻且有并存疾病的患者中尤为显著,这些并存疾病可增加VTE的危险性,但尚未能导致VTE发生。
专家点评:
VTE 属于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糖尿病患者常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黏附功能增高、聚集功能亢进、释放促凝活性增强,表现为高凝状态并增加发生VTE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远远大于常人,但糖尿病和VTE之间的关联及是否为VTE的危险因素研究的较少。一项糖尿病住院病例的研究显示,VTE患病率为1.4%,而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为1.3%。在20~29岁年龄组糖尿病患者VTE的相对危险为1.73。在年轻糖尿病患者,排除肥胖、卒中、心衰以及癌症等并存疾病的影响后,VTE相对危险度较高,显示糖尿病增加VTE的危险,但在老年患者中,糖尿病伴随VTE的危险未见显著增高。
糖尿病患者由于内皮素、TXA2水平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下降,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氧化酶活性增加,释放和促凝活性增强,抗栓活性减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增加x因子活性以及诸多凝血因子血浆水平的升高,易形成血栓,而卧床的糖尿病患者血流速度减慢更易发生VTE。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形成VTE的三个重要因素。患者长期卧床时,下肢肌肉泵功能、血液重力作用丧失,血流明显缓慢。以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为特点的患者,在合并应激或感染等并发症时,血管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明显增多,凝血过程明显增强。糖尿病的代谢紊乱,NO 破坏增加生成减少,大量糖基化终末产物改变了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氧自由基的增加,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最终使血栓局部形成。对于因急性并发症需长期卧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防范VTE的发生。
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VTE预防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医生对糖尿病发生VTE风险评估的能力,规范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有效降低VTE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医生的责任。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姜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