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AMA)2013年会上,经过数小时激烈辩论,医生们以压倒多数的投票支持将肥胖列入疾病,需要一系列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和预防。Texas长老会医院Jonathan Leffert博士表示,肥胖是具有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科学证据是压倒性的。St Joseph医院Melvyn Sterling 博士认为,肥胖是疾病,如同不是所有高血压都会导致卒中,并非每个肥胖者都有并发症,但不改变它是疾病的事实。
【时讯速读】
◆CREST研究:支架置入后行血管成形术增加卒中风险
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新近公布的CREST研究旨在比较颈动脉支架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有或无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研究发现颈动脉支架置入后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可降低再狭窄风险约64%,但卒中风险增加近4倍。首席研究员Malas博士认为,支架置入术后行血管成形术应注意潜在增高的卒中风险。是否行该治疗,仍需术者权衡利弊。
◆主动脉夹层死亡率与手术量少相关
美国Mount Sinai医学院Joanna Chikwe博士和同事对2003~2008年接受主动脉夹层(AD)外科手术的5184例患者及1998~2008年24 777例行胸主动脉修复术患者资料分析显示,急性AD外科修复的死亡率和手术量相关,手术量最低的医生和医院是手术量最高者的近2倍。临床意义是,“由于心脏外科手术训练时间和强度不断降低及大部分城市医院转运的便利性,强调快速转运而非转运至有经验的中心,也许不再合适。”
◆亚临床甲亢和心力衰竭死亡相关
2013欧洲内分泌学大会上,丹麦Gentofte大学医院Christian Selmer博士报告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0%相关,主要由心力衰竭死亡驱动。Selmer介绍,“主要发现是所有甲亢患者死亡率风险增高20%。这些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正常。”Selmer承认,研究没有调整吸烟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需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强化治疗是否能消除此风险。
>>详阅国际循环手机网m.icirculation.com
【本期关注】
第11届中国心房颤动(房颤)论坛(CAFS2013)于2013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黄从新教授就“中国房颤导管消融:进步与挑战”做了简单阐述,“目前,在我国面对射频消融这一新领域,人们心存疑虑,同时亦收获信心,房颤导管消融在争论、探索中逐渐发展。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大会执行主席马长生教授就“房颤:变革中的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浅出的回顾分析,“包括抗凝门诊和普通门诊,30项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表明,华法林较阿司匹林明显降低卒中率,但华法林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及不足。华法林应用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代谢遗传变异性,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INR和调整剂量;药物起效慢,开始服药时需与其他非口服药同时应用。”马教授同时表示,“房颤治疗进入新时代,需改变旧习惯,忘记口服阿司匹林、胺碘酮和地高辛,但不能忘记华法林。”马长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他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而我国更是房颤卒中重灾区。由于房颤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我国房颤诊断率极低,临床医生在抗凝治疗中往往低估抗凝获益而高估出血风险,抗凝治疗认知不足,有效抗凝治疗率低,且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房颤卒中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并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房颤和抗凝治疗的认知,合理使用华法林和新型抗凝药,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和最佳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