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CP是一种治疗慢性心绞痛患者的非侵入性方法,与我们所知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相似。IABP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其将球囊插入主动脉中,在心脏舒张时进行充气,在心脏收缩时进行放气。EECP则是将一套外部囊套绑在大腿、小腿及下腹部,也是在心脏舒张时进行充气,使血液进入循环中;在心脏收缩时放气以便心脏能充分地灌注。
《国际循环》:您如何看待体外反搏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其适应证能否进一步扩大?
Conti教授:目前其仅用于门诊患者。其实其也能用于重症住院患者,但目前还未能这样做。其应用情况如何呢?就我了解,在美国佛罗里达仅在大学医院及市中心有EECP设备。因此,并不是每位慢性心绞痛患者都应用了EECP,目前仅其他治疗无效及对其生活不满意的患者应用了EECP。EECP需要进行35次持续时间为1小时的治疗,其广泛应用需要得到患者、技术员及医生的认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国际循环》:EECP的常用治疗频率是多少?
Conti教授:一般来说是每周治疗5天,需要连续治疗3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小时。以此类推,如果有些患者无法一周治疗5天,则可以一天治疗两次。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实需要连续治疗35次,但是看起来35次是有作用的。我们的经验是在治疗15~20次时即可出现差异。可能虽然总计需要治疗35次,但实际上在这之前就已经能为患者带来获益了。你可能会问“其机制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机制尚不明确。我个人认为其机制在于被动锻炼。当包裹小腿的囊套收缩时,可以起到锻炼小腿及大腿肌肉的作用。大量数据表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如果能够进行锻炼,其症状将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是否能延长预期寿命则是另一个方面。我认为,之前不能走到路边邮筒的患者治疗后能够进行锻炼并做到。如果他们能够持续进行,则能在更长的时间(6~12个月)维持这种运动。如果能在特定时间内坚持治疗,即能获得长期获益。之所以说其是一种被动运动,主要是因为其能使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运动量增多。我们所做的是,让患者的锻炼水平提高到另一水平,使其能做更多的运动。心脏康复与锻炼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EECP还能降低强效血管收缩剂内皮素的水平,增加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的水平。但我不知道为何在停止治疗后,其还能有这种作用。其治疗获益能维持6~12个月。我知道在治疗期间其是如何起效的,但不知道停用后其是如何继续发挥作用的。
《国际循环》:有研究提示,EECP能降低糖耐量异常人群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其血糖控制。您如何看在EECP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Conti教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EECP是有效的。据我所知目前已有两项相关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入选大约6000例患者,结果发现,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EECP对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且无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能保证逆行性血流可以顺利回流,EECP治疗便有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数据。有关糖尿病患者的数据显示,EECP能使其糖耐量试验的异常结果得到改善,虽然无法使其完全正常化,但却具有改善作用。这对患者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减重或体育锻炼均能使糖耐量正常化。将什么都不做的患者纳入至能使其做些什么的项目中,各种因素会发生交互作用。我认为患者病情的改善并不是由某一种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改善的共同结果。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因而可以进行更多的锻炼,肌肉生理学得到改善。有数据显示,EECP治疗后患者股外侧血管生成增多。肌肉活检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肌肉是葡萄糖的主要利用者,其需氧量非常大。如果能够改善肌肉的血运,则能够减轻患者糖尿病症状。我认为,EECP无法治愈糖尿病,但合理使用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