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指南推陈出新,指南对于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作出了详细推荐,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真实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指南并不能覆盖所有。例如,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处方药物时,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予以考量。在此,我们选取广大医生面临的4个有代表性问题,由胡大一教授进行解答。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指南推陈出新,指南对于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作出了详细推荐,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真实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指南并不能覆盖所有。例如,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处方药物时,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予以考量。在此,我们选取广大医生面临的4个有代表性问题,由胡大一教授进行解答。
1.对收缩压正常(120 mm Hg),舒张压偏高(≥100 mm Hg)的年轻患者,如何处方?
2.有些服用长效降压药的患者,由于药物半衰期重叠导致短时间内血压降幅较大,如何判定与过度降压的区别?
3.对降压药的剂量,实际上有多少患者是有必要用到最大耐受剂量的?
4.有调查显示,不论哪种药物单用,血压达标率最高都仅为50%左右,这也就强调联合治疗,对适于联合治疗的人群,您有哪些推荐?
1.高血压目前正在年轻化,60岁以下人群是否适用于同一目标值?
过去的指南未根据年龄设定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控制目标值,仅根据有无糖尿病和(或)肾病作了不同推荐。所有国际指南都强调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对60岁以下人群并未提出不同的控制目标。若6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能够耐受血压降得更低(如<120/80 mm Hg),则没有必要非将其血压控制在接近140/90 mm Hg水平。
2.很多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病,对这些患者而言,我们需要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怎样的的血压控制目标值?
过去,指南强调要将合并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设得更低些;现在,欧美指南都不再强调为合并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特殊的控制目标值,也推荐降至140/90 mm Hg以下。我认为,这种新推荐比较实用,与追求将血压降得更低些(如<120/80 mm Hg)相比,将更多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更具实践意义和价值。当然,对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而言,降压是硬道理,因此,即使合并肌酐增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应用RAS阻滞剂。
3.年龄为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是高血压患者的主体,就该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控制目标,JNC 7、JNC 8、ASH/ISH等各项国际指南有着不尽相同的推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您认为中国60~80岁高血压患者应该选择怎样的控制目标?
我对欧美指南的态度从过去的盲从走向了质疑。现在,很多60多岁的人与中青年相比在体力精力上似乎并不逊色。因此,我不建议将60岁患者与80岁患者等同对待。我认为,中国高血压指南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控制目标推荐相对更合理,对高龄老年人(≥75岁或80岁以上者)而言,其血压控制目标可相对更宽松,只需将血压降至150/90 mm Hg即可。但是,鉴于中国是卒中大国,卒中的防控与血压控制直接相关,因此,对60~70岁的患者而言,如能将其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可能更安全、更合适。
4.由于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于是今年年初,《动态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出炉,专家呼吁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是否足够?
从预防和筛查角度讲,一年测量一次应该足够。从基于人群的预测策略而言,监测频率的制定需考虑成本效益。从现状来看,切实落实卫计委制定的首诊测血压制度是做好血压监测非常务实的一种做法。我个人认为,《动态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的建议是对的,并不建议过于频繁测量血压。
明天,胡大一教授将为您分析顽固性高血压的器械治疗现状及需注意的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