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心血管疾病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已明确证实CRP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物(marker),而最新的研究表明,CRP可能还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maker)。那么现有的证据是否已经足以判定CRP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罪犯”,还是之前的“嫌疑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CRP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影响CRP的药物,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福音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的李建军教授对CRP的点评,让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心血管疾病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已明确证实CRP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物(marker),而最新的研究表明,CRP可能还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maker)。那么现有的证据是否已经足以判定CRP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罪犯”,还是之前的“嫌疑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CRP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影响CRP的药物,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福音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的李建军教授对CRP的点评,让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导航:
专家点评
CRP推本溯源
冰山一角CRP:动脉粥样硬化的单纯标志物?
倒果为因CRP: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
临床试验解疑释惑
有效利用,积极干预
Top
专家点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血管炎症标记物的血浆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事件。新近的临床荟萃发行表明,所有的炎症与细胞因子中,CRP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最有力的炎症标记物。CRP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故任何时间测定的CRP均有参考价值。最近强调测定高敏CRP(hs-CRP),实际上和既往测定的CRP是同一种物质,只是测量方法的灵敏度(检测下限)和测量范围不同而已。 传统上人们认为CRP仅为血管炎症标记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近几年研究结果表明,CRP实际上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症因子,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大量实验已经证实了CRP增高与未来动脉血栓事件之间的预测关系。包括冠状动脉事件、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的进展。CRP增高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与短期不良临床事件有关,且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CRP可反映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严重性有关的炎症;反映与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程度有关的炎症;反映循环中促炎介质如TNF-a,IL-1、IL-6的数量和活性。新近研究还证实,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可导致血CRP水平增加,血管介入治疗后亦可引起CRP水平升高,且与随后发生的血管内再狭窄有关。
CRP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参与血管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使用一种新的药物在体内阻断CRP结合其促炎效应可检验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如果这些药物有效,它们会具有较大的适用价值。已有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和他汀类可降低CRP,并可减少基线CRP升高患者的未来冠状动脉事件。新近发表的小样本临床试验中,其它几种药物也表现出降低血清CRP水平的效果,包括贝特类、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但这些药物的作用还有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我们期待特异性阻断CRP、缓解炎症效应的新型药物问世,使CRP成为血管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
Top
CRP推本溯源
CR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由5个亚基组成的蛋白。1930年,首先由Tillet和Frances发现。由于其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与肺炎球菌细胞壁的C-多糖反应而被命名为C反应蛋白。目前的研究表明,CRP在组织损伤、感染、炎症反应以及恶性肿瘤的急性期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CRP的合成主要受到IL-6的调控,但是IL-1和肿瘤坏死因子也参与CRP的肝脏合成和分泌。CRP的半衰期大约为19小时,在正常健康者和患病人群中其半衰期保持恒定。因此,决定CRP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其合成的速度。CRP可以与许多配体结合,包括磷酸胆碱残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受损的细胞膜以及补体。以前的研究认为只有肝脏才能合成CRP,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尤其是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肾脏、神经元以及空泡巨噬细胞也具有合成CRP的功能。 慢性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脂纹形成到斑块破裂的整个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期事件是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各种有害刺激,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都可以导致内皮功能异常,从而表现为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合成减少,而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II以及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PAI-1)作用增强等异常。内皮细胞损伤后释放多种化学因子,白细胞、单个核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开始黏附到血管内皮,并逐渐穿透内皮进入内皮下间隙。此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CD36,清道夫受体-A)内吞氧化LDL,从而成为泡沫细胞,这是早期脂纹病变的标志。出现脂纹病变后,平滑肌细胞迁移进入内膜并增殖,从而形成纤维帽。目前的证据表明,吞噬了脂质的巨噬细胞在坏死和凋亡过程中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造成内皮的裂隙。由于吞噬了脂质的巨噬细胞富含组织因子,因此在细胞坏死和凋亡过程中也释放出大量组织因子,与循环中的血小板发生接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生物标志物。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已经证实CRP,尤其是高敏CRP(hsCRP)的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最近的一些研究则提示,缬沙坦、他汀等影响CRP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能产生直接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从而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