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试验的目的是在因为新近冠状动脉损伤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评估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假设在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晚期节段内丢失方面,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将相似或优于紫杉醇洗脱支架。
该试验的目的是在因为新近冠状动脉损伤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评估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假设在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晚期节段内丢失方面,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将相似或优于紫杉醇洗脱支架。
研究设计
入选患者1002例;平均随访期限:9个月;患者平均年龄63岁;女性比率:31%。
主要终点:8个月后随访冠脉造影,使用优效性检验和非劣效性检验来评估节段内晚期丢失。
次要终点:9个月后靶血管失败,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心梗、靶血管重建;
9个月和1年后MACE,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心梗或损伤的TLR;支架内血栓;再狭窄。血管内超声资料(新生内膜增生,部分阻塞血流量,支架贴壁不全)。
患者选择:1~2个新生冠脉损伤,参考直径2.5~3.75 mm,损伤长度<28 mm,最多可达2支冠脉(每个血管的一个损伤最大值)。
排除标准:标准化程序后9个月内靶血管或者非靶血管的计划(或早先)的PCI;早先的冠脉近距离放射疗法;新近心梗;左心衰(射血分数<30%);器官移植;因为恶性肿瘤化疗,已知的免疫学的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需要长期抗凝的;任何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或药物洗脱支架组分禁忌证的;操作后9个月内需要选择性外科手术的,那需要中断抗血小板药物;异常的血小板数目(<100 000或者>700 000),或异常的白细胞数目(<3000);肾功能衰竭(肌酐>2.5 mg/dl);肝病;最近的大出血,出血体质,或输血排异;6个月内卒中或TIA;预期寿命<1年;怀孕、泌乳或计划怀孕;参加另一个调查研究;冠脉口、左主干或分叉病变;过度的血管扭曲或钙化;存在血栓;旁路移植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狭窄<50%;靶血管存在轻度病变,9个月内需要PCI。
研究方法及结果
所选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2∶1),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n=669)或者紫杉醇洗脱支架(PES,n=333)。患者亚组(n=564)在8个月随访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一部分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手术前,患者接受至少300 mg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普通肝素或者比伐卢定。GP IIb/IIIa 受体拮抗剂可以根据术者的考虑给药。术后不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但用阿司匹林(每天至少80 mg)以及氯吡格雷(每天75 mg)至少6个月。
主要发现:42%的患者损伤的位置在左前降支。参考的血管直径是28 mm,损伤的长度是15 mm,每个患者支架的平均数目是1.3个,在两组患者。每个损伤总的支架长度,依维莫司组23 mm,紫杉醇组22 mm (P=0.02)。
主要终点事件8个月后节段内晚期丢失 ,依维莫司组比紫杉醇组小(0.14 mm vs. 0.28mm,非劣效性检验P<0.001,优效性检验P=0.004)。两组节段内再狭窄发生,依维莫司组4.7%,紫杉醇组8.9%(P=0.07)。
血管内超声方面,依维莫司组超声增量是10.1 mm3 ,紫杉醇组是20.9mm3(P=0.04)。两组间无差异,8个月后支架贴壁不良(依维莫司组25.6%,紫杉醇组16.3%,P=0.27),晚期活动性支架贴壁不良(1.1% vs. 2.3%,P=0.54)。
在9个月后主要的次要终点事件靶血管失败(心源性死亡、心梗或者靶血管重建)无差异(依维莫司组7.2%,紫杉醇组9.0%,非劣性检验P<0.001,优效性检验P=0.31)。
依维莫司组和紫杉醇组1年后个体的心源性死亡分别为0.5%和0.3%(P=0.72),心梗2.8% vs. 4.1%(P=0.33),靶血管重建6.1% vs. 7.5%(P=0.41),支架内血栓发生0.8% vs. 0.6%(P>0.99)。
讨论
依维莫司支架与紫杉醇支架比较,9个月后靶血管失败相似,。临床随访1年显示死亡、心梗、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等个体结果两组间在数字上相似。
医生注意力应该放在本研究的许多排除标准上,因为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很快被广泛地、未经测试地应用于患者群体。
目前的研究证实了早先SPIRIT II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已随访2年),它也显示了在低危、选择性PCI的人群依维莫司组相对于紫杉醇组晚期管腔丢失的降低。患者将被随访到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