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第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霍勇教授专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6/17 10:2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于2010年3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会议云集了霍勇、胡大一、马长生等全国心血管内科学术领袖在内的近4000多名医生,对普遍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国际循环》记者对与会专家进行了专访,并精选其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编者按: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于2010年3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会议云集了霍勇、胡大一、马长生等全国心血管内科学术领袖在内的近4000多名医生,对普遍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国际循环》记者对与会专家进行了专访,并精选其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国际循环》:霍教授,您作为会议的执行主席,请您谈一谈本次大会亮点和特点?
     霍勇教授: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一直秉承为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事业的普及和推广提高理念。既往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于普及、推广和提高,本次会议更重要的是加了“规范”两字,即普及、推广、提高、规范,无论是临床上的行为还是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层面的指南都需要进行规范。规范的意义是在现有资源和现有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做的更好。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次介入论坛首先脱离了只讨论技术的局限,更多地讨论了患者的预防。并且,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基层或介入以外的心血管医生,以及不同侧面如影像、药物使用和介入诊疗技术等方面来说明问题。所以今年的介入论坛,可以看到介入论坛本身的主题从以前的普及、推广和提高,到现在的强化规范更上了一层楼。

   《国际循环》:能否请您谈谈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现状如何?未来的研究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霍勇教授: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是不是第一杀手,是不是首要死亡原因,需要有不同资料证实,但在中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一直呈持续攀升的趋势,一直到现在这种趋势还是没有改变。如果和欧美国家比较可以发现,欧美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就呈下降趋势,到目前为止仍在下降。但是中国降低的拐点迟迟没有到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包括临床医生如何治疗疾病,如何达到良好效果,以及治疗之后如何进行二级预防。同时临床医生要走出医院的范围,对于没有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一级预防。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当然我相信这些工作在政府的组织下,在学会和协会的领导下,能够看到计划,但是落实计划很困难。例如高血压,中国大概有2亿高血压患者,但是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尽管应用新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控制血压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都不易落实。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研究落实,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确实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现在还在上升。

   《国际循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近期介入治疗技术上有哪些新的进展?
     霍勇教授:介入治疗在过去30年期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带来了很多观念上的改变,即从一个技术到一门科学,从一门治疗疾病的手段到一门治疗疾病的学科。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更多的是理念的发展,也可以说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中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患者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将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更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都将进一步提高,所以这些方面的突破都体现了理念的更新,当然我还要强调的是,对于介入治疗的进展和介入学科进展,包括心血管治疗学科的进展,都离不开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计算机、材料学等对介入技术和学科的发展推动作用很大,所以不能单谈介入本身,应该是整体发展的结果。

   《国际循环》:您如何评价他汀类药物在未来围术期用药的地位?
     霍勇教授:最近有许多研究证明,PCI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或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率在内的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介入手段治疗冠心病,实际上就是用机械的方式对斑块进行干预,在斑块干预的过程中,必然将牵扯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恶化等病理生理变化。如果一个稳定的斑块,用球囊扩张后,变成不稳定的或挤压的斑块,远端出现栓塞,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必定会增高。他汀类药物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无论通过降脂、抗炎,还是改善内皮功能,或减少凝血、抗血小板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无论有无介入干预,都离不开整体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获益是明显的。他汀类药物在以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有可能成为常规的或标准化治疗被列入指南中。

   《国际循环》:除了药物和介入治疗,未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无新的治疗途径和研究方向?
     霍勇教授:除了药物或介入治疗,还有很多方法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都有作用。例如目前仍然还在研究的生长因子、生长蛋白、降脂基因、微型机器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清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我们能预想到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动脉粥样硬化的总体治疗和以后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版面编辑:沈会会



霍勇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