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们组织了20位国内顶尖心血管专家面对面进行讨论,制订了《冠心病介入诊治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经国内总计42位顶尖心血管专家书面审核及数前千名医生网上意见征集,于年底正式定稿,我们呼吁众多心血管界医生关注、学习共识,并应用共识”。
“2010年,我们组织了20位国内顶尖心血管专家面对面进行讨论,制订了《冠心病介入诊治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经国内总计42位顶尖心血管专家书面审核及数前千名医生网上意见征集,于年底正式定稿,我们呼吁众多心血管界医生关注、学习共识,并应用共识”。这是2011年3月17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在“关注特殊人群对比剂使用研讨会”上介绍活动背景时发出的倡议。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主办的这次会议,不但云集了胡大一教授、韩雅玲教授、周玉杰教授、刘健教授等中国著名心内科领域和介入领域专家。同时,还特别邀请了兰斯基(Prof. Lansky)教授与威斯利(Prof. Wessely)教授莅临研讨会,与中国专家分享国外特殊人群对比剂使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健教授在会议上做主题发言。
特殊人群:风险管理更需关注
刘健教授指出:“随着血管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使用、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众多高危因素控制不佳,技术发展PCI适应症延伸,PCI所处理病变更趋复杂,合并临床情况更为棘手,尤其对于特殊人群的介入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所谓的对比剂特殊人群包含了:肾功能不全、老年、糖尿病、ACS及心衰患者。”
韩雅玲教授强调:冠心病患者PCI治疗中对比剂应用的原则首先是分层,即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年龄、合并糖尿病、ACS、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Ccclusion,CTO)等情况进行危险分层。
其次,适量,即在PCI手术中适量选择对比剂剂量。如对慢性闭塞或复杂多支血管病变,PCI程序应尽量简化;控制对比剂推注次数,在保证造影质量和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适量选择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总量最好控制在300~400 ml以内,并予充分的水化疗法;
第三,合理选择对比剂的种类,即按照ACC/AHA PCI指南的推荐,在高危患者应首选非离子型等渗(Ia类证据)或低渗对比剂(Ib类证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患者发生CIN的风险。
最后,水化,在应用对比剂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而水化是目前唯一被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预防措施。目前提倡使用等渗盐水静脉水化疗法,可以预防和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碘克沙醇:共识专家首选对比剂
周玉杰教授认为,碘克沙醇是目前血管内应用唯一的与血浆等渗的造影剂,可以具有模拟人体血液生理环境的钠离子和钙离子,保持电解质的平衡,不会引起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变性。
根据欧洲多项临床研究资料,采用碘克沙醇可可以明显减低CIN的发生率,与使用低渗透压对比剂相比,其CIN发生率比低渗透压对比剂低11倍,CIN (SCr上升≥0.5mg/dl)的发生率为2.0~3.1%。
周玉杰教授强调,在接受冠脉造影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等渗的对比剂碘克沙醇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渗透压对比剂,SCr相对于基线≥25%的发生率仅为5%左右。另外,几项接受PCI的患者的随机研究中,与低渗透压对比剂比较,院内和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仅为1.9~4.8%。
相关数据显示,除了能够有效减少CIN的发生外,在患者的疼痛感和严重的灼热感发生率上,较之其他产品碘克沙醇显著偏低。
临床指南:深入理解和执行最关键
会议主席胡大一教授呼吁,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危因素影响到PCI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质量,因此,心内科医生需要关注特殊人群对比的风险管理,在关注对比剂对于肾脏损伤的同时,更加不能忘记其对患者心脏安全性的影响。
胡大一教授特别强调,目前82%的心内科患者属于特殊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心肾保护,除了肾脏损害外还应关注心脏安全。
据了解,为了能让中国的临床医务人员更好的了解与执行ACC/AHA PCI指南,在相关学协会的倡导支持下,2011年将在全国开展10场顾问团会议、30场的百城巡讲以及1600场的院内学术交流,以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全方位的覆盖,让广大的中国临床医务人员更深入的理解并执行指南,同时搜集专家反馈意见,为2012版共识修改打下扎实的基础。
值得欣喜的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促使造影剂应运而生,而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让我们对造影剂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安全、更有效的挽救更多患者的健康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