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暨亚太心脏大会(APHF)将于2011年10月13-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综合、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将按8大学术领域划分,共有15种会议类型,同时涵盖心血管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重大研究、医学热点等多方面内容。届时《国际循环》将派出强大的会议报道团队,全方位、全景式报道会议盛况,敬请关注。
【JACC精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心脏风险预测 Homocysteine Levels Improve Cardiac Risk Prediction
----------------
Veeranna及同事利用来自MESA和NHANES III的数据来确定将同型半胱氨酸(Hcy)添加至传统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模型中是否改善心脏风险预测。Hcy>15 μmol/L在MESA中显著预测CVD和冠心病(CHD)事件,在NHANES III中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和C反应蛋白后显著预测CVD和CHD死亡率。在中危人群中,Hcy水平导致明显的重新分类。(J Am Coll Cardiol 2011; 58: 1025-1033)
ICDs和CRT的并发症发生率
----------------
van Rees及同事系统综述了11项ICD和7项CRT试验,以提供有关院内死亡率和植入相关并发症频率的数据。平均院内死亡率为2.7%,主要源于心肌梗死后早期试验中的高死亡率。采用非开胸ICDs的试验中死亡率为0.2%,CRT试验中为0.3%。非开胸ICD和CRT试验之间的气胸发生率相似(0.9%)。冠状静脉窦夹层或穿孔发生于2.0%的CRT患者。与非开胸ICD试验相比(1.8%),CRT试验中导线脱位率较高(5.7%)。(J Am Coll Cardiol 2011; 58: 995-1000)
AF消融的脑血管事件风险随消融导管类型不同而变化 Risk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ith AF Ablation Varies With Type of Ablation Catheter
----------------
Siklo´dy及同事在因心房颤动(AF)接受3种不同类型消融导管:传统的灌注射频导管(RF)、冷冻球囊和多极duty-cycled RF肺静脉消融导管(PVAC)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患者中比较了围手术期颅内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提示,PVAC导管与显著较高的颅内栓塞事件发生率相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J Am Coll Cardiol 2011; 58: 681-688)
荟萃分析支持对多支病变STEMI患者仅行罪犯血管PCI Meta-Analysis Suggests Culprit Vessel PCI Only for STEMI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
----------------
Vlaar及同事研究了多支病变(MVD)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在来自包含40 280例患者的4项前瞻性和14项回顾性研究的STEMI患者中对比3种用于MVD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结果显示,与仅罪犯血管或多支血管PCI相比,分期PCI的短期死亡率显著较低。(J Am Coll Cardiol 2011; 58: 692-703)
★详阅《国际循环》9月刊
【读者之声】
>>针对上周e周快报话题:次大面积肺栓塞:单纯抗凝 vs. 导管纤溶治疗,有许多读者发表了他们的个人看法,现撷取有代表性的意见如下:*北京市房山医院心血管内科 安永为:充分抗凝调动机体自身纤溶机制,一直是肺栓塞基础,大面积与次大面积的标准判定,临床标准,溶栓的标准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大面积溶栓方案选择上也推荐12~24小时方案,2小时方案考虑血流动力学变化太剧烈,未给自身纤溶机会,曾连续遇上3例2小时溶栓当中死亡的,朝阳医院王辰教授等人的发现:50 mg与100 mg rt-PA疗效接近,但出血减少之结果,亦可从此处考虑。
*河北省玉田县第二医院内科 陈宏波:次大面积肺栓塞也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十分必要,最好能有一个风险评估的标准,综合评价出血和受益,使其能类似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做到有据可依,指导临床治疗,我认为这样的标准亟待出台。
★以上读者均可获赠电子礼品一份,请于月底前后注意查收短信!
【e周争鸣】
『HCM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基因分型给力几何?』
----------------
「基因型为HCM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有力依据」 基因检测可确定发病风险,帮助明确模棱两可的诊断。此外,并非所有心肌肥厚都是肥厚型心肌病(HCM),基因检测帮助区分拟表型。基因型还会影响HCM 的表型和预后,通过对基因突变携带者综合分析,我们将更全面的了解疾病。
「基因型未能为HCM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依据」 目前HCM 基因分型尚未彻底明了,遗传学信息也仅能解释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HCM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不一致性。遗传学诊断还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本期互动:您如何看待基因分型对HCM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影响?基因分型是否能够为HCM的诊断和预后提供有力依据?请发送IC+回复内容至15210699581或登录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 e周快报专区发表看法,我们将在今后的e周快报中选登。
★凡参与互动的读者,均有机会获赠电子礼品,欢迎大家继续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