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实践,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权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完善有关的培养标准与方案;制定一个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为我国实施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打下基础。”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实践,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权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完善有关的培养标准与方案;制定一个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标准”,为我国实施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打下基础。”这是3月2日在第15届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上大会主席霍勇呼吁的。
霍勇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体系建设等相关研究与工作。专科医师准入过程大致的模式是3+2+1,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行业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医师;2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达到专科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1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达到技术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这个过程已经于2008年由中国医师协会进行了认证。
3+X模式是指首先成为医师,再成为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然后才有资格成为达到技术标准的介入诊疗医师。由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专业化考试机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与行业医管理机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紧密合作,开展心血管内科专科认证、再认证考试。据了解,在我国建立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包括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具有立法基础与实现路径;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日趋成熟;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准入考试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对于医师的考试体系,目前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考试中心成立了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专家委员会,研究拟订准入资质,即哪些人有资格被准入,以及准入、认证过程。经过3+2+1这6年的培训后再参加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未来的心血管内科医师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才能成为真正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也使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与准入有了基础。
霍勇教授希望通过各个渠道宣传我们的行业管理、行业发展。并强调我们希望的是推动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介入医师的发展。只有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才有意义。如果只从介入角度谈发展,追求我们放了多少支架,做了多少病人,那从总体上看对行业、对社会并无多大意义。微观虽然必要,但把握宏观、把握大方向更重要。这是我们必须努力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