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在中国似乎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然而,其在南非国家仍是一种发病比较普遍的心脏疾病。本届“ESC-南非心脏病学会联合论坛”上,RHD再次引起参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受邀在此论坛作了专题报告,《国际循环》前方记者,就相关话题对陈韵岱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陈韵岱教授
编者按:目前,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在中国似乎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然而,其在南非国家仍是一种发病比较普遍的心脏疾病。本届“ESC-南非心脏病学会联合论坛”上,RHD再次引起参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受邀在此论坛作了专题报告,《国际循环》前方记者,就相关话题对陈韵岱教授进行了专访。
《国际循环》:您在“ESC-南非心脏病学会联合论坛”上作了“世界范围内风湿性心脏病”的报告,为何会选择这一主题?
陈韵岱教授:关于RHD的话题,其实现在很少谈论了。目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整体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一些新技术、药物及器械和研究也都集中在这些领域,相关这些方面的新进展也非常多。对于心脏疾病的整体控制,也要从其历史来看现在存在的问题,而RHD恰恰是这样一种疾病。还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当住院医生第一天值班时以及临床实习时见到的一些RHD的晚期全心心力衰竭患者,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相信,大家对这种疾病的印象也非常深,包括比我们高几届的老师对此病也记忆深刻。当时,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些概念还不为大家所熟知,因此,那时我们很想知道RHD的发病在全球是什么情况。
目前,RHD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全世界每年约233 000~468 164人死亡,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RHD的全球负担比较严峻,其发病率随地区差异不尽相同,是亚洲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澳大利亚的RHD大幅度减少,但仍然是澳大利亚北部和中部土著地区儿童和成人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5~14岁儿童ARF发病率最高,150~380例/ 10万人。
近年来,RHD似乎被忽略了,在本届“ESC-南非心脏病学会联合论坛”上南非方面选择了这个主题来进行讨论。RHD在南非地区目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发病现状为:症状性RHD的总体发病率为24.7例/10万人;由RHD导致的死亡率从1997年1.27例/10万人降至2012年的0.7 例/ 10万人;成年人症状性RHD发病率和学龄儿童无症状RHD患病率在南非国家很高。
今年正值PCI 40周年纪念日,但是40年前,中国RHD包括外科的瓣膜置换患者人数要比目前做搭桥手术的患者人数高很多。因此,中国40年前RHD的发病情况与现在南非一些地区(坦桑尼亚、乌干达)的状况非常相似。另外,可能因为几十年前RHD在中国也是非常主流的疾病种,所以在组织这种学会交叉报告时ESC大会认为选择中国医生来做报告将有更多的体会、感触,毕竟中国医生曾经救治过很多这样的患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国际循环》:中国的风湿性心脏病的现状如何?
陈韵岱教授:从2010年~2017年与RHD相关的文献及交流可见,在低收入国家RHD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南非以及相对风险较高、收入比较低的地区,RHD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容易发生急性风湿热的学生及青年人群中还是值得关注的。此外,我们发现,在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也有一些局域地区依然还有比较高的风湿热的发生,这应该引起关注。例如,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一些地区都有急性风湿热的发病人群。当然,南非的发病情况相对较重。
另外,就RHD的诊断而言,我们还是低估了它的发病率,例如,刚果2012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平均1000例中有2~3例发病,而实际上起初无症状但后来被查出患有RHD的患者平均1000例中有19例。因此,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RHD患者没有就医或未被诊断出来,这意味着RHD的发病率要高于现在报告中统计的数据。
对于这种能够治愈的传统疾病,其实根据早期的咽喉酸肿、发热(风湿热)、瓣膜疾病三大方面是可以非常明确地诊断RHD。但由于这种疾病目前在中国很少见,例如我的很多学生,可能都未见过RHD,这也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RHD的培训。
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长期抗生素的使用,必要的介入治疗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这是能够让患者回归健康、回归稳定的。所以,我认为RHD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国2010年有关RHD病的数据显示,外科瓣膜置换住院患者中有32%是源于RHD。
ESC人文奖颁获得者、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外科医生 Magdi Yacoub(左二),免费为非洲儿童外科手术的著名专家,他明确指出目前全球都大大低估了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